欢迎来到:贵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咨询热线:

18366193921





服务项目

ISO14001认证咨询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2-05-30 18:59:16    浏览:489
  
ISO14001

ISO 14000 系列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针对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等重大环境问题威胁著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顺应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依据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ISO14001条例

 

 

 

 

  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4.2环境方针

 

  4.3策划

 

  4.3.1环境因素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ISO14001标准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4.4.3信息交流

 

  4.4.4文件

 

  4.4.5文件控制

 

  4.4.6运行控制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4.5检查

 

  4.5.1监测和测量

 

  4.5.2合规性评价

 

  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4.5.4记录控制

 

  4.5.5内部审核

 

  4.6管理评审

 

附录

 

  附录A(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使用指南

 

  附录B(资料性附录)GB/T24001GB/T19001之间的联系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使一个组织能够根据法律法规和它应遵守的其他要求,以及关于重要环境因素的信息,制定和实施环境方针与目标。它适用于那些组织确定为能够控制,或有可能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但标准本身并未提出具体的环境绩效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环境管理体系;

 

  b) 使自己确信能符合所声明的环境方针;

 

  c) 通过下列方式展示对本标准的符合;

 

  1 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

 

  2 寻求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其符合性予以确认;

 

  3 寻求外部对它的自我声明予以确认;

 

  4 寻求外部组织对其环境管理进行认证/注册。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都能纳入任何一个环境管理。其应用程度取决于诸如组织的环境方针、它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以及它的运行场所及条件等因素。本标准还在附录A中对如何使用本标准提供了资料性的指南。

 

2、引用标准

 

  无引用标准。保留本章是为了使本版中的章节号和前一版(GB/T240011996)保持一致。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审核员auditor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GB/T1900020003.9.9]

 

  3.2

 

  持续改进continual improvement

 

  不断对环境管理体系(3.8)进行强化的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实现对环境绩效(3.10)的改进。

 

  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于活动的所有方面。

 

  3.3

 

  纠正措施corrective action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3.15)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4

 

  文件document

 

  信息及其承载媒介。

 

  注1:媒介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

 

  注2:摘纺自GB/T1900020003.7.2

 

  3.5

 

  环境environment

 

  组织(3.16)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3.16)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3.6

 

  环境因素 environmentalaspect

 

  一个组织(3.16)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3.5)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7

 

  环境影响envioronmentalimpact

 

  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3.16)的环境因素(3.6)给环境(3.5)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3.8

 

  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EMS)

 

  组织(3.16)管理体系的一部分,用来制定和实施其环境方针(3.11),并管理其环境因素(3.6)。

 

  注1:管理体系是用来建立方针和目标,并进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

 

  注2: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3.19)、过程和资源。

 

  3.9

 

  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

 

  组织(3.16)依据其环境方针(3.11)规定的自己所要实现的总体环境目的。

 

  3.10

 

  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组织(3.16)对其环境因素(3.6)进行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3.16)的环境方针(3.11)、环境目标(3.9)、环境指标(3.12)及其他环境绩效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3.11

 

  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 policy

 

  由***高管理者就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3.9)和环境指标(3.12)提供了一个框架。

 

  3.12

 

  环境指标environmental target

 

  由环境目标(3.9)产生,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须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可适用于整个组织(3.16)或其局部。

 

  3.13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关注组织(3.16)的环境绩效(3.10)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4

 

  内部审核internal audit

 

  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3.16)对其设定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

 

  注:在许多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小型组织,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

 

  3.15

 

  不符合non-conformity

 

  未满足要求。

 

  [GB/T1900020003.6.2]

 

  注:此术语在GB/T190002000中为“不合格(不符合)”。

 

  3.16

 

  组织organization

 

  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社团或其结合体,或上述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无论其是否有法人资格,公营或私营。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17

 

  预防措施preventive action

 

  为消除潜在不符合(3.15)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18

 

  污染预防prevention of pollution

 

  为了降低有害的环境影响(3.7)而采用(或综合采用)过程、惯例、技术、材料、产品、服务或能源以避免、减少或控制任何类型的污染物或废物的产生、排放或废弃。

 

  注:污染预防可包括源削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和处理。

 

  3.19

 

  程序procedure

 

  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

 

  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注2:摘编自GB/T1900020003.4.5

 

  3.20

 

  记录record

 

  阐明已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从事活动的证据的文件(3.4)。

 

  注:摘编自GB/T1900020003.7.6条改写。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总要求

 

  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确定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4.2环境方针

 

  ***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在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保其:

 

  a)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d)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e)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传达到所有为组织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

 

  g)可为公众所获取。

 

  4.3策划

 

  4.3.1环境因素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识别适用于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要求的渠道;

 

  b)确定这些要求如何应用于组织的环境因素。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这些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加以考虑。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组织应对其内部有关职能和层次,建立、实施并保持形成文件的环境目标和指标。

 

  如可行,目标和指标应可测量。目标和指标应符合环境方针,并包括对污染预防、持续改进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承诺。

 

  组织在建立和评审目标和指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以及自身的重要环境因素。此外,还应考虑可选的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以及相关方的观点。 

 

  组织应制定、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其目标和指标的方案,其中应包括:

 

  a)规定组织内各有关职能和层次实现目标和指标的职责;

 

  b)实现目标和指标的方法和时间表。

 

  4.4实施与运行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管理者应确保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组织的基础设施、以及技术和财力资源。

 

  为便于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应对作用、职责和权限做出明确规定,形成文件,并予以传达。

 

  组织的***高管理者应任命专门的管理者代表,无论他(们)是否还负有其他方面的责任,应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和权限,以便:

 

  a)确保按照本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b)向***高管理者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评审,并提出改进建议。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组织应确保所有为它或代表它从事被确定为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工作的人员,都具备相应的能力。该能力基于必要的教育、培训或经历。组织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确定与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培训需求并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来满足这些需求。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使为它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都意识到:

 

  a)符合环境方针与程序和符合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

 

  b)他们工作中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实际的或潜在的环境影响,以及个人工作的改进所能带来的环境效益;

 

  c)他们在实现与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符合性方面的作用与职责;

 

  d)偏离规定的运行程序的潜在后果。

 

  4.4.3信息交流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有关其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

 

  a)组织内部各层次和职能间的信息交流;

 

  b)与外部相关方联络的接收、形成文件和回应。

 

  组织应决定是否应其重要环境因素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并将决定形成文件。如决定进行外部交流,就应规定交流的方式并予以实施。

 

  4.4.4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

 

  b)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的描述;

 

  c)对环境管理体系主要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途径;

 

  d)本标准要求的文件,包括记录;

 

  e)组织为确保对涉及重要环境因素的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4.4.5文件控制

 

  应对本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记录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应该按照4.5.4的要求进行控制。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规定:

 

  a)在文件发布前进行审批,确保其充分性和适宜性;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和更新,并重新审批;

 

  c)确保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做出标识;

 

  d)确保在使用处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字迹清楚,标识明确;

 

  f)确保对策划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所需的外部文件做出标识,并对其发放予以控制;

 

  g)防止对过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须将其保留,要做出适当的标识。

 

  4.4.6运行控制

 

  组织应根据其方针、目标和指标,识别和策划与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以确保它们通过下列方式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a) 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形成文件的程序,以控制因缺乏程序文件而导致偏离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的情况;

 

  b)在程序中规定运行准则;

 

  c)对于组织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所确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应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并将适用的程序和要求通报供方及合同方。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识别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潜在的紧急情况和事故,并规定响应措施。

 

  组织应对实际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事故作出响应,并预防或减少随之产生的有害环境影响。

 

  组织应定期评审其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必要时对其进行修订,特别是当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

 

  可行时,组织还应定期试验上述程序。

 

  4.5检查

 

  4.5.1监测和测量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的关键特性进行例行监测和测量。程序中应规定将监测环境绩效、适用的运行控制、目标和指标符合情况的信息形成文件。

 

  组织应确保所使用的监测和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验证,并予以妥善维护。且应保存相关的记录。

 

  4.5.2合规性评价

 

  4.5.2.1

 

  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承诺,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以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组织应保存对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2.2

 

  组织应评价对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这可以和4.5.2.1中所要求的评价一起进行,也可以另外制定程序,分别进行评价。

 

  组织应保存上述定期评价结果的记录。

 

  4.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处理实际或潜在的不符合,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应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识别和纠正不符合,并采取措施减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

 

  b)对不符合进行调查,确定其产生原因,并采取措施避免再度发生;

 

  c)评价采取措施以预防不符合的需求;实施所制定的适当措施,以避免不符合的发生;

 

  d)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结果;

 

  e)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所采取的措施应与问题和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相符。

 

  组织应确保对环境管理文件进行必要的更改。

 

  4.5.4记录控制

 

  组织应根据需要,建立并保持必要的记录,用来证实对环境管理体系和本标准要求的符合,以及所实现的结果。

 

  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于记录的标识、存放、保护、检索、留存和处置。

 

  环境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具有可追溯性。

 

  4.5.5内部审核

 

  组织应确保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目的是:

 

  a)判定环境管理体系

 

  1 是否符合组织对环境管理工作的预定安排和本标准的要求;

 

  2 是否得到了恰当的实施和保持。

 

  b)向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组织应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方案,此时,应考虑到相关运行的环境重要性和以前的审核结果。

 

  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一个或多个审核程序,用来规定:

 

  ——策划和实施审核及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审核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均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6管理评审

 

  ***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其持续适宜、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和修改的需求,包括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应保存管理评审记录。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

 

  a)内部审核和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b)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交流信息,包括抱怨;

 

  c)组织的环境绩效;

 

  d)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e)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f)以前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g)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有关的发展变化;

 

  h)改进建议。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为实现持续改进的承诺而作出的,与环境方针、目标、指标以及其他环境管理体系要素的修改有关的决策和行动。

 

 

 

ISO14000的概况

 

  ISO 14000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TC207)从1993年开始制定的一系列环境管理国际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EMS)、环境管理体系审核(EA)、环境标志(EL)生命周期评价(LCA)、环境绩效评价(EPE)、术语和定义(T&D)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焦点问题,向各国政府及各类组织提供统一、一致的环境管理体系、产品的国际标准和严格、规范的审核认证办法。

 

  环境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维护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操作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产生的背景

 

 

  伴随着本世纪中期爆发于一些发达国家的公害事件,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出现及其严重性。环境污染与公害事件的产生使人们从治理污染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要有效的保护环境,人类社会必须对自身的经济发展行为加强管理。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各类法律法规和环境标准,并试图通过诸如许可证等手段强制企业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来改善环境。

 

  正是在这种环境管理国际大趋势下,考虑到各国、各地区、各组织采用的环境管理手段工具及相应的标准要求不一致,可能会为一些国家制造新的“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提供条件,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影响,国家标准化组织(ISO)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机会,并为响应联合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于19936月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正式开展环境管理标准的制定工作,期望通过环境管理工具的标准化工作,规范企业和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自愿环境管理活动,促进组织环境绩效的改进,支持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

 

 

ISO14000的实施意义

 

  ISO 14000系列标准归根结底是一套管理性质的标准。它是工业发达国家环境管理经验的结晶,在制定国家标准时又考虑了不同国家的情况,尽量使标准能普通适用。

 

  ·ISO 14001标准对企业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促使企业自觉遵守环境法律、法规

 

  ·促使企业在其生产、经营、服务及其他活动中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环境负荷

 

  ·使企业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

 

  ·增强企业员工的环境意识

 

  ·促使企业节约能源,再生利用废弃物,降低经营成本

 

  ·促使企业加强环境管理

 

 

ISO14000标准简介

 

 

  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环境管理体系围绕环境方针的要求展开环境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制定环境方针、实施并实现环境方针所要求的相关内容、对环境方针的实施情况与实现程度进行评审、并予以保持等。环境管理所涉及的管理要素包括组织结构、计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这些管理要素与企业生产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是类似,没有本质区别,ISO 14001标准将它们系统化、结构化,提出如下的环境管理模式(见下图)。

 

  这一环境管理体系模式遵循了传统的PDCA管理模式:规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即规划出管理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和遵循的原则;在实施阶段实现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以上工作原则;检查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保证实施与实现过程不会偏离原有目标与原则,实现过程与结果的改进提高。

 

  什么是ISO14001

 

  关键词:ISO14001 ISO14000 ISO14001:2004

 

 

什么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名称的缩写。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多国联合组成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机构。到目前为止,ISO有正式成员国120多个,中国是其中之一。每一个成员国均有一个国内标准化机构与ISO相对应。国际标准化组织1946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负责制定在世界范围内通用的国际标准,以推进国际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经济合作。

 

  ISO的技术工作是通过技术委员会(简称TC)来进行的。根据工作需要,每个技术委员会可以设若干分委员会(SC),TCSC下面还可设立若干工作组(WG)。ISO技术工作的成果是正式出版的国际标准,即ISO标准。

 

  ISO制定的标准推荐给世界各国采用,而非强制性标准。但是由于ISO颁布的标准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通用性,对世界标准化进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ISO标准。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有影响的工业部门及有关方面都十分重视在ISO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参加技术委员会、分委员会及工作小组的活动积极参加与ISO标准制定工作。目前ISO200多个技术委员会正在不断地制定新的产品、工艺及管理方面的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

 

 

  ISO14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07负责起草的一份国际标准。ISO14000是一个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它包括了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旨在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表现正确的环境行为。ISO14000系列标准共预留100个标准号。该系列标准共分七个系列,其编号为 ISO14001-14100ISO14000系列标准 标准号分配表

 

  名  标准号

 

  SC1 环境管理体系(EMC 1400414009

 

  SC2 环境审核(EA 14010-14019

 

  SC3 环境标志(EL 14020-14029

 

  SC4 环境行为评价(EPE 14030-14039

 

  SC5 生命周期评估(LCA 14040-14049

 

  SC6 术语和定义(T&D 14050-14059

 

  WG1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指标 14060

 

  备用 14061-14100

 

  ISO14001 2004标准

 

 

ISO/TC207

 

 

  ISO是世界上***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是大的国际科学技术组织之一。它成立于19472月,该国际组织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制定各行业的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的标准化工作。自成立以来,已制定并颁发了许多国际标准,其下设若干技术委员会,其中第176技术委员会在1987年成功地制定和颁布了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ISO/TC207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936月成立的一个技术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环境管理方面的国际标准,即ISO14000系列标准,其编号为TC207,即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该技术委员会下设六个分技术委员会(SC)和一个特别工作组(WG1):

 

  ·SC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英国为分委员会秘书长所在国

 

  ·SC2环境审核 荷兰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SC3环境标志 澳大利亚为分委员会秘书处所在国

 

  ·SC4环境行为评价 美国为分委员会秘书长所在国

 

  ISO14001 2004"

 

 

ISO14000系列标准分类

 

 

  ISO14000做为一个多标准组合系统,按标准性质分三类:

 

  ***类:基础标准——术语标准。

 

  第二类:基础标准——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原则、应用指南。

 

  第三类:支持技<


Copyright 2024   贵州ISO管理体系认证,贵州国际认证咨询,AAA诚信企业认证,贵州知识产权公司-贵州恒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手机:18366193921      地 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新世界社区服务中心金朱路469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B 座 8 楼 B-08-12;备案号:黔ICP备20005302号-1
扫一扫关注微信
免费咨询 联系电话